[fú kuā]
亦作“ 浮夸 ”。虚浮,不切实际。
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﹝ 琨 ﹞善交胜己,而颇浮夸。” 金 王若虚 《<论语辨惑>序》:“至于 谢显道 、 张子韶 之徒,迂谈浮夸,往往令人发笑。” 清 刘大櫆 《渔溪巴君墓志铭》:“平生朴实自守,最厌浮夸之习。” 丁玲 《记游桃花坪》:“我总觉得这个年青人有那么一股潜藏的劲,坦率而不浮夸。”
夸张。
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《春秋》谨严,《左氏》浮夸。”
见“ 浮夸 ”。
[fú kuā]
[fú kuā]
[fú kuā]
对于弄虚作假、虚报浮夸的人,公司一经查实,必当严厉惩处。
[fú kuā]
轻浮 [qīng fú]
言语举动随便,不严肃不庄重:举止~。
飘浮 [piāo fú]
同“漂浮”。
虚夸 [xū kuā]
(言谈)虚假夸张:报道消息,要实事求是,切忌~。
清浮 [qīng fú]
1.谓轻清之气上升。
2.指天空。
妄诞 [wàng dàn]
1.虚妄不实。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守邸怪之,前引其綬,视其印,会稽 太守章也。守邸惊,出语上计掾吏。皆醉,大呼曰:‘妄诞耳!’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二七:“圣人虽有心,也自是不欺誑,不妄诞。”
2.荒诞不经。宋 陈鹄《耆旧续闻》卷二:“本事词载榴花事极鄙俚,诚为妄诞。”《西湖佳话·雷峰怪迹》:“尝思圣人之不语怪,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诞而不足为训。”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《戒浮文巧言谕》:“至祝寿浮词,如‘鹤算’、‘龟年’、‘岳降’、‘嵩生’及‘三生有幸’字样,尤属不伦,且涉妄诞。”
3.狂妄,放肆。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·王敦反》:“书生不自量,对吾主恁妄诞猖狂。”
夸诞 [kuā dàn]
(言谈)虚夸不实:~之词,不足为信。
夸大 [kuā dà]
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的程度:~缺点。~成绩。
冒险 [mào xiǎn]
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:~家。~行为。~突围。我劝你别去~。
浮躁 [fú zào]
轻浮急躁:性情~。
夸张 [kuā zhāng]
1.夸大;言过其实:这种说法实在太~了。
2.修辞方式,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,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。如“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,十里地都能听见”。
3.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。
[fú kuā]
朴实 [pǔ shí]
1.朴素:他穿得很~。客厅布置得~而雅致。
2.质朴诚实:言行~。性格~。
3.踏实;不浮夸:演唱风格~。作品~地描写了山区人民的生活。
扎实 [zhā shi]
1.结实:把行李捆~了。
2.(工作、学问等)实在;踏实:功底~。干活儿~。没有听到确实的消息,心里总不~。
踏实 [tā shi]
1.(工作或学习的态度)切实;不浮躁。
2.(情绪)安定;安稳:事情办完就~了。翻来覆去睡不~。
札实 [zhá shí]
1.牢靠,稳固。元 郑光祖《梧桐树·题情》套曲:“痴心枉做千年调,不札实似风竹摇,无投奔似风絮飘。”
2.确实。严亭亭《礼物》:“这种情况说明,他札实喜欢我们寨子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