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xī]
〈形〉
(形声。从禾,希声。本义:稀疏)
同本义
稀,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月明星稀。——《文选·曹操·短歌行》。经传皆以希为之。
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倦夜》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——晋· 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又如:稀棱挣(稀疏的样子);稀撒撒(稀剌剌);稀星(稀疏的星);稀零零(极稀疏);稀稀落落(稀疏的样子;稀疏冷落的样子)
少,不多
相见常日稀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鞍马稀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死者尚稀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自想此梦稀奇,心下疑惑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又如:稀稀罕儿(稀罕少见的东西);稀行(不常来;稀客)
薄,不浓
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。——巴金《灭亡》
又如:稀流薄荡(形容液体稀薄波动);稀解粥(稀粥);稀溜溜;稀淡(极淡,不浓密)
〈副〉
很;极。形容程度深
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,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。——鲁迅《而已集·再谈香港》
又如:稀不相干(一点儿也不相干);稀秃湿(湿透了);稀醉(烂醉)
[xī]
[xī]
[xī]
稀少 [xī shǎo]
月明星稀 [yuè míng xīng xī]
稀有 [xī yǒu]
稀奇 [xī qí]
稀疏 [xī shū]
稀饭 [xī fàn]
稀缺 [xī quē]
稀释 [xī shì]
珍稀 [zhēn xī]
依稀 [yī xī]
稀罕 [xī han]
稀薄 [xī bó]
古稀 [gǔ xī]
稀世 [xī shì]
稀松 [xī sōng]
拉稀 [lā xī]
稀粥 [xī zhōu]
稀烂 [xī làn]
糖稀 [táng xī]
稀客 [xī kè]
稀落 [xī luò]
稀稠 [xī chóu]
攒稀 [zǎn xī]
稀絶 [xī jué]
稀朗 [xī lǎng]
稀间 [xī jiān]
稀阔 [xī kuò]
稀空 [xī kōng]
渐稀 [jiàn xī]
稀淡 [xī dàn]
稀豁 [xī huō]
窜稀 [cuàn xī]
稀软 [xī ruǎn]
稀本 [xī běn]
稀货 [xī huò]
稀穊 [xī jì]
趴稀 [pā xī]
稀绝 [xī jué]
稀迁 [xī qiān]
稀拉 [xī la]
[xī]
少 [shǎo,shào]
1.数量小。2.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缺少。全体同学都来了,一个没~。3.丢;遗失。4.亏欠。5.暂时;稍微。,1.年纪轻。2.少爷。3.姓。
疏 [shū]
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~导。~浚。
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~林。~星。
3.关系远;不亲近:~远。亲~。
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~。荒~。
5.疏忽:~于防范。
6.空虚:志大才~。
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~散。仗义~财。
8.姓。
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~。奏~。
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~》。
[xī]
稠 [chóu]
1.多而密:人~地窄。
2.浓:~粥。
密 [mì]
1.事物之间距离近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(跟“稀、疏”相对):~植。稠~。紧~。严~。这一带的树长得太~了。
2.关系近;感情好:~友。亲~。
3.精致;细致:细~。精~。
4.秘密:~电。~谈。~约。机~。保~。
5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