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宝
更多
查询
释义字典释义:
郎

[ láng ] [ làng ]

部首:阝 笔画:8 繁体:郎 五笔:YVCB 五行:火
笔顺:  𠃍             
名称: 横折 竖提 横撇弯钩
田字格:
郎
郎
郎
郎
郎
郎
郎
郎
  • [láng]

    • 1.古代官名:侍~。员外~。

    • 2.对某种人的称呼:货~。放牛~。女~。

    • 3.女子称丈夫或情人:~君。情~。

    • 4.旧时称别人的儿子:大~。令~。

    • 5.姓。

  • [làng]

    • 见〖屎壳郎〗。

  • [láng]

    • 〈名〉

    • (形声。从邑,良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。本义:古邑名。在今山东金乡县境)

    • 古地名。春秋鲁邑

    • 郎,鲁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 鲁有二 郎。

    •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,是费伯的食邑

    • 费伯帅师城 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•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

    • 夏,城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
    • 郎,古廊字。原指宫殿廷廊,置侍卫人员所在。官名

    • 郎官,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注

    • 战国始置。帝王侍从官侍郎、中郎、郎中等的通称。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、随时建议,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。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。

    • 如:郎官(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);郎中(郎官。汉代称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为郎官,掌星宿之职);郎将(官名);郎署(宿卫官的官署)

    •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

    • 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——李白《长干行》

    • 又如:郎伯(妇人称丈夫为郎、伯,并称郎伯)

    • 女婿,女儿的丈夫 。

    • 如:我哥哥有两个郎;郎婿(女婿)

    • 称别人的儿子 。

    • 如:令郎;大郎、二郎、三郎;郎子(对他人之子的爱称)

    •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

    • 瑜时年二十四, 吴中皆呼为 周郎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    •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。

    • 如:货郎;牛郎;卖油郎;郎不郎,秀不秀(形容不伦不类)

    •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

    •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,闻来觅婿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
    • 又如:伴郎;郎不郎,秀不秀(指不成材);郎子(对英俊少年的爱称);郎秀(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,大家豪族称秀;平凡家庭称郎)

    • 仆人称主人为郎

    • 为两郎僮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   • 孰若为一郎僮。

    • 正副郎好事者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• 又如:郎主(门生家奴称其主;对外族首领的称呼)

    • 通“廊”。室外有顶的过道

    • 今陛下累郎台,恐其不高也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
    • 盖闻虞舜之时,游于岩郎之上。——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   • 通“廊”。朝廷

    • 茤荛之言,可择郎庙。——三国· 魏· 钟繇《宣示帖》

  • [làng]

    • 1. 郎 [láng]

    • 〈名〉

    • (形声。从邑,良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。本义:古邑名。在今山东金乡县境)

    • 古地名。春秋鲁邑

    • 郎,鲁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 鲁有二 郎。

    •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,是费伯的食邑

    • 费伯帅师城 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•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

    • 夏,城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
    • 郎,古廊字。原指宫殿廷廊,置侍卫人员所在。官名

    • 郎官,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注

    • 战国始置。帝王侍从官侍郎、中郎、郎中等的通称。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、随时建议,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。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。

    • 如:郎官(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);郎中(郎官。汉代称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为郎官,掌星宿之职);郎将(官名);郎署(宿卫官的官署)

    •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

    • 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——李白《长干行》

    • 又如:郎伯(妇人称丈夫为郎、伯,并称郎伯)

    • 女婿,女儿的丈夫 。

    • 如:我哥哥有两个郎;郎婿(女婿)

    • 称别人的儿子 。

    • 如:令郎;大郎、二郎、三郎;郎子(对他人之子的爱称)

    •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

    • 瑜时年二十四, 吴中皆呼为 周郎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    •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。

    • 如:货郎;牛郎;卖油郎;郎不郎,秀不秀(形容不伦不类)

    •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

    •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,闻来觅婿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
    • 又如:伴郎;郎不郎,秀不秀(指不成材);郎子(对英俊少年的爱称);郎秀(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,大家豪族称秀;平凡家庭称郎)

    • 仆人称主人为郎

    • 为两郎僮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   • 孰若为一郎僮。

    • 正副郎好事者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• 又如:郎主(门生家奴称其主;对外族首领的称呼)

    • 通“廊”。室外有顶的过道

    • 今陛下累郎台,恐其不高也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
    • 盖闻虞舜之时,游于岩郎之上。——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   • 通“廊”。朝廷

    • 茤荛之言,可择郎庙。——三国· 魏· 钟繇《宣示帖》

[láng]
  • 新郎 [xīn láng]

  • 儿郎 [ér láng]

  • 郎中 [láng zhōng]

  • 郎才女貌 [láng cái nǚ mào]

  • 牛郎 [niú láng]

  • 伴郎 [bàn láng]

  • 女郎 [nǚ láng]

  • 二郎 [èr láng]

  • 法郎 [fǎ láng]

  • 夜郎 [yè láng]

  • 侍郎 [shì láng]

  • 情郎 [qíng láng]

  • 郎官 [láng guān]

  • 货郎 [huò láng]

  • 议郎 [yì láng]

  • 檀郎 [tán láng]

  • 郎舅 [láng jiù]

  • 何郎 [hé láng]

  • 郎主 [láng zhǔ]

  • 郎奶 [láng nǎi]

  • 老郎 [lǎo láng]

  • 潜郎 [qián láng]

  • 郎屋 [láng wū]

  • 我郎 [wǒ láng]

  • 牙郎 [yá láng]

  • 锦郎 [jǐn láng]

  • 山郎 [shān láng]

  • 品郎 [pǐn láng]

  • 斋郎 [zhāi láng]

  • 郭郎 [guō láng]

  • 郎潜 [láng qián]

  • 郎子 [láng zǐ]

  • 芋郎 [yù láng]

  • 会郎 [huì láng]

  • 缁郎 [zī láng]

  • 郎衣 [láng yī]

  • 彭郎 [péng láng]

  • 竹郎 [zhú láng]

  • 陈郎 [chén láng]

  • 洁郎 [jié láng]

相关推荐